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彩虹路1008号 电话:0551-65371600
信箱:acdi@acdi.ah.cn 企业邮箱登录 传真:0551-65371500 邮编:230088
版权所有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1550号 本站支持IPV6访问
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
一、项目背景
万佛湖位于安徽省舒城县境内,大别山东麓,距省会合肥80公里,原名龙河口水库,因临湖的巨型观音岩石与湖中66个岛屿形成神奇的“诸佛拜观音”景象,又因水的源头来自风景秀丽的万佛山,而得名万佛湖。万佛湖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先后荣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主园区、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安徽省旅游十大度假基地等。2016年11月4日万佛湖正式荣升为国家5A级景区。
目前,通往万佛湖景区的主要道路为S317、万佛大道;景区主要入口位于万佛大道,景区内部仅有X044、X045及村村通道路沟通,等级低,线形指标差,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沿湖乡镇经济的发展。参考省内外几个类似著名的风景区,如巢湖风景区、无锡太湖风景区、浙江千岛湖风景区等,无一不是有较高等级的环湖道路,既串联了景观,又带动了沿线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开展舒城县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二、项目影响区域调查
1.交通调查
万佛湖沿线主要分布有6个乡镇,分别为万佛湖镇、阙店乡、汤池镇、高峰乡、山七镇、五显镇。
景区北岸主要道路有万佛大道,县道044、乡道724、乡道726等;东岸主要有乡道881等;南岸主要有县道045、乡道541、乡道571、乡道752等;西岸主要有乡道755、乡道753等;其余均为村村通道路。
总体来说,环湖沿线现状道路等级普遍偏低,线形指标差,未有完整的环湖道路,现状交通严重滞后于万佛湖风景区的发展。
2.旅游资源调查
(1)现状旅游资源:现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万佛湖人工大坝周边区域,有龙墙、游客中心、名人大道、地雕、人物群雕、龙河塔、世界第一人工土坝、龙河口水库纪念馆等。
南岸为保留开发区域,目前开发有5个岛屿,分别为周瑜岛、燕子岛、风情岛、万佛岛、龙王岛,均需通过游船水路到达。
总体来说,现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景区入口人工大坝附近,旅游资源集中,环湖绝大多数段落景点尚未开发。
(2)规划旅游资源
根据万佛湖旅游总体规划,万佛湖环湖一周规划为有七大主题版块,分别为毛家湾景山田园风光景区、龙眠自然风光景区、黄巢尖自然保护区、三江景区、牛角冲自然保护区、梅山景区、龙舒生态旅游度假区。
规划典型景点分布如图所示,主要集中于湖的核心区域。项目平面线形的走向要充分考虑典型景点的分布位置。
3.水库相关水利设施调查
万佛湖沿线的主要河流:杭埠河、斗笠冲溢洪道、舒庐干渠、河棚河、晓天河、青山河、杭北干渠等。
现有水利设施:斗笠冲溢洪道、非常溢洪道、牛角冲电站、梅岭电站、人工大坝等。
三、项目需求分析
根据旅游区现状调查,提炼本项目的几大需求:
1、项目建设要考虑旅游的需求
万佛湖作为5A级景区,本项目作为环湖旅游公路,如何体现旅游的需求是重中之重,要考虑不同交通参与者的旅游需求,如行车过程中的观景、步行观景、骑行观景以及驻足观景的需求。同时,项目本身也要尽可能成为景观,成为亮点,与旅游区本身品质形成“加法”。
2、项目建设要考虑交通的需求
本项目作为旅游公路,路是其基本功能,畅通、安全、舒适、美观是其作为公路的需求,路线平、纵面线形要充分利用地形,顺势而为,灵活布设。
3、项目建设要考虑万佛湖作为水库功能的需求
万佛湖既是风景名胜区,同时又是龙河口水库,本项目要处理好与沿线水利设施的关系,设计水位要严格符合水库的需求。
4、项目建设要考虑生态环保的需求
本项目作为旅游公路,应当充分尊重自然,尊重生态。比如尽可能利用山林岗地布线,少占耕地;尽可能减少弃方,避免对环境的污染;防护尽可能自然,减少圬工;临湖段落,要控制水土流失,避免污染水体。
5、项目建设要考虑扶贫的需求
本项目同时作为扶贫道路,路线布设要处理好临镇与临湖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景观需求和扶贫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于现状道路,注意与本项目合理衔接;通过本项目作为载体,外联内通,将旅游交通、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合理串联。
6、项目建设要考虑其本身增加旅游亮点的需求
本项目作为旅游公路,除体现以上需求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即树立“公路本身就是一种景观”的理念,比如总体线形、标准横断面选用、沿线设施的布设、景观桥梁的造型、照明设施等,项目设计要处理好细节,以体现本项目的亮点。
四、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前面的需求分析,提炼本项目的总体设计目标是:集“旅游”、“交通”、“生态”、“扶贫”于一体的道路设计。
功能体现为五大系统:
1、外部交通体系:主要为干线交通网络,北部的S317,西部的G105、东部的G3w德上高速,以及连接线系统(五显连接线、
汤池连接线、高峰连接线、河棚连接线、万佛大道等),主要功能为“通”。
2、环湖干线系统:即本项目主线,环湖一周,二级公路标准,主要功能为“联”。
3、支线系统:主要为沿湖南岸五座岛屿的环状道路,连接环湖系统与景点,亲水临湖,以满足车辆临湖旅游为主,四级公路标准,主要功能为“达”。
4、慢行系统:全线布设贯通的慢行系统,万佛湖北岸、东岸结合梅山景区、龙舒景区及三江景区规划,慢行系统采用人非并板;南岸为保留控制发展区,慢行系统与快速系统采用绿化带分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理念。
5、静态交通系统:全线结合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在景观条件好的路段设置观景平台,满足静态交通赏湖观景的需要。
统,万佛湖北岸、东岸结合梅山景区、龙舒景区及三江景区规划,慢行系统采用人非并板;南岸为保留控制发展区,慢行系统与快速系统采用绿化带分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理念。
五、项目总结
通过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的总体设计,提出以下几点设计体会:
第一:对项目影响区域进行细致的调研,包含交通资源、旅游资源及其他影响资源。
第二:根据项目影响区域的调研,充分提炼项目的需求,进而提出总体设计目标。
第三:通过对总体目标的分解,进行项目功能分析,任何一条环湖旅游公路,都离不开前面论述的外部体系、环湖体系、支线体系、慢行系统及静态交通系统五大系统。
第四:精细化设计,设计要有亮点,要“用景”,充分体现项目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目光;同时又要“造景”,公路本身就是一种景观。
第五:挖掘旅游公路的其他特色,作为项目品味的提升,比如本项目发掘了“环湖马拉松赛道”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