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

您的位置:首页 > 经典项目 > 道路工程

上海至武汉国家高速无为至岳西段

1.绿色公路内涵

绿色公路是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按照系统论和周期成本思想,统筹公路建设质量、资源利用、能源耗用、污染排放、生态影响和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统筹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以最少的资源占用、最小的能源耗用、最低的污染排放、最轻的环境影响,获得最优的工程质量和最高效的运输服务,实现外部刚性约束与公路内在供给之间最大限度均衡。

2.政策指导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如何实践绿色公路提出了四大原则、五大任务、五大专项行动。四大原则即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因地制宜。五大任务即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加强生态保护,注重自然和谐;着眼周期成本,强化建养并重;实施创新驱动,实现科学高效;完善标准规范,推动示范引领。五大专项行动即着力实现“零弃方、少借方”;实施改扩建工程绿色升级;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新技术;推进绿色服务区建设;拓展公路旅游功能。

3.国内成功案例分析

3.1 贵州盘兴高速

(1)项目特点:生态敏感区-石漠化严重;沿线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保要求高;穿越煤系地层里程长、煤层多;山区地形起伏大,沟谷纵横陡峻,峡谷深切,施工难度大

(2)绿色公路实施亮点:1)统筹资源利用:进度计划的统筹编制;供电永临结合统筹安装;隧道改为路堑挖方取土。2)贯彻最小破坏、最大恢复的绿色理念:边坡逐级开挖、逐级设计、逐级防护、逐级绿化;石质边坡光面爆破;上下行分离式路基减少占地;隧道零开挖进洞;房屋依山而建,减少土石方开挖;承台边坡零开挖;轨道运输代替施工便道。3)着眼周期成本,强化建养并重理念:耐久性路面结构应用;复杂地质边坡削坡减载自稳。4)服务区充分结合景点资源;设置半开放式服务区,设置旅游休闲集合地、美食城商业街等。

3.2 广东广佛肇高速

(1)项目特点:“BOT+EPC”模式;典型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运营能耗高;环境敏感,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环保要求高;重载交通流量大,工程畅通耐久需求高。

(2)绿色公路实施:1)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节能技术,如隧道照明及智能控制、分布式智慧供电、旋转钻、温拌沥青等;永临结合,如施工期集中供电、绿色预制梁场;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等。2)加强生态保护、注重自然和谐:施工期环境保护,如沥青拌合楼油改气;运营期环境保护,如浅埋下沉式明挖隧道、桥面径流处理系统、噪声防治等;植被保护与恢复,如表土收集利用、原生植被保护、边坡生态恢复等。3)着眼周期成本,强化建养并重:耐久性路面;耐久性桥梁,如钢结构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等。4)实施创新驱动,实现科学高效:智能控制,如照明智能控制、运营电力监控、通风智能控制;绿色技术研发,如特殊土路基建造技术;管理信息化,如公众出行及低碳运营指示系统、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入口拒超系统、施工能耗统计;多元化服务探索,如绿色公路展馆等。5)完善标准规范,推动示范引领:标准规范,如公路节能规范;绿色服务区,如中水回用、绿色建筑、太阳能热水器等。

3.3 辽宁省鹤大高速

(1)项目特点:抗冻耐久需求突出;生态保护需求迫切,穿越多处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以及沿线地域文化资源独特;资源利用空间较大,项目建设里程长,建筑材料需求量大,运输成本高,沿线火山灰、硅藻土等地材资源丰富,隧道弃渣、尾矿等可利用废料多;节能降耗要求较高。

(2)绿色公路实施:1)引领全面的总体设计:设计前期与建设单位及相关管理、各设计单位积极沟通、研究、落实各专业设计方案,生态环保专业提前介入。2)灵活环保的路线设计:路线设计随山就势、靠山不挖山、杜绝 “扒山皮”现象;贯彻“以桥梁代替高路堤、以隧道代替深挖方”的设计思想,减少路线高填深挖;以运行速度理论为指导,对长大纵坡段进行安全性设计。3)生态融入路基设计:低路堤的应用;缓边坡、生态边沟设计;挖方路基坚持一坡一图、动态设计理念;特殊路基设计,防治公路风吹雪灾害;敏感水体路段的排水设计。4)环保创新的路面设计: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植物沥青、隧道温拌阻燃沥青等。5)耐久协调的桥隧设计:桥梁景观设计;耐久性设计,采用掺加矿物填料和优化配合比等综合技术改善水泥混凝土抗冻性;隧道保温防冻设计。6)自然人文的环保景观设计:总体设置不同的景观段;对于互通立交、隧道、特殊结构桥梁、深挖方、收费站、服务区等做好工点景观设计。7)统一规范的标准化设计。

4.上海至武汉高速无为至岳西段总体设计思路

综合前面的典型案例分析,绿色公路理念的运用无外乎三个方面:首先是分析项目特点,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人文历史等;其次是针对项目特点,结合交通部绿色公路指导意见,明确项目目标;最后是根据项目目标,明确实施绿色公路的手段。以上海至武汉高速无为至岳西段高速公路为例:

4.1 项目特点

(1)项目里程长,工程规模体量大,项目区域经过无为、巢湖、庐江、桐城、潜山、岳西、怀宁三市七县。

(2)地形地貌变化大,起点处位于圩区、平原微丘区,终点段位于山岭重丘区。

(3)沿线生态环境敏感,分布有巢湖风景区、红庙4A级景区等,以及杭埠河、兆河、大沙河、鹭鸶河、衙前河等敏感水体。

(4)项目区域总体特征差异大,无为至庐江段以及桐城至怀宁段以平原微丘为主,新建道路以地形地物选线、节约用地为主;庐江至桐城段对既有合安高速进行改扩建;潜山至岳西段以山岭重丘为主,桥隧比大,以地质选线和纵面选线为主。

(5)全线土石方数量总体分布不均,无为至庐江段、庐江至桐城段、桐城至怀宁段以借方为主,潜山至岳西段以弃方为主,土石方调用距离长。

(6)项目管理采用PPP模式,三家投融资主体组成的项目管理单位。

(7)平原区段落耕地资源珍贵,节地要求高;山区段落桥隧比高,节能要求高。

4.2 项目目标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综合本项目作为交通部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明确项目建设目标为:“质量优良、安全耐久、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

(1)质量优良、安全耐久主要体现在桥梁工业化建造、路基小型构件设计标准化、耐久性路面等方面。

(2)资源节约主要体现在土石方综合利用、“零弃少借”、节约用地、改扩建绿色升级、废旧材料利用、老路资源利用、服务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临时施工场地的利用等方面。

(3)生态环保主要体现在避让生态敏感区、桥面径流收集、服务区污水处理、路基生态防护等方面。

(4)节能高效主要体现在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温拌沥青技术等方面。

4.3 绿色公路实施手段

4.3.1总体设计

(1)路线

1)加强生态选线、依法避绕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如巢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南侧路段、大沙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段等。2)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浅挖路堑保护土地资源。针对岗地路段适当下压纵面,放缓边坡,多挖方取土,采用低路堤设计方案。3)互通立交的优化设计。如槎水互通,初设采用常规单喇叭布设,挖填方量高达121万/51万,弃方量大;施设阶段,互通采用变异型喇叭方案,充分利用地形克服高差,消除高边坡,控制填挖平衡,挖填方量为76万/74万。4)充分利用高速公路通道资源进行改路设计。将X039设置在高速公路一级边坡平台处,共用通道资源。5)山区段落桥隧比高,控制最大纵坡为3%,提高交通安全性的同时也有利于节能。

(2)路基路面

1)温拌沥青技术的应用;2)废旧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应用;3)开展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利用拆迁建筑垃圾用于清淤回填及施工便道路基填筑;4) 生态防护技术。利用废弃农作物秸秆制成草毯用于低路堤(小于3米)、浅路堑(小于5米)边坡防护;5)表土资源收集利用;6)穿越敏感水体路段的径流收集处置。设置集中排水系统和事故应急池和沉淀池;7)耐久性路面结构设计。在隧道及桥~桥、桥~隧过渡短路基段均铺筑复合式刚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8)小型预制构件标准化推广应用。对全线路堤边沟,拱形护坡、桥头护坡、土路肩及中分带混凝土护栏等小型构件采用集中预制、现场安装的施工工艺;9)统筹施工临时便道、驻地、预制场、拌合站等,充分利用,减少重复建设。充分利用临建工程作为本项目的驻地、预制场及拌合站。

(3)桥梁涵洞

1)推进钢结构桥梁应用,发挥全寿命期成本比较优势。全线新建天桥均采用钢板组合梁;全线特大、大桥采用钢板组合梁比例为78.2%。2)实现工地标准化、工艺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如钢板组合梁和预制管桩均实现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制作。3)工程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如钢板组合梁、高强混凝土预制墩、装配式小型构造物、路基小型构件等。4)合理设置检修通道,做到可达、可检、可修、可换,提高日常监测维修便利与安全。5)推广装配式涵洞通道应用,全线装配式涵洞通道应用率达100%。

(4)隧道

1)积极推广“零开挖”进洞的理念,淡化洞门处理,体现当地文化,注重绿色设计;2)隧道标准化设计,隧道内轮廓采用标准化断面,衬砌台车、衬砌结构、隧道排水沟、电缆沟盖板等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

(5)安全设施

1)波形梁护栏防腐采用“环氧锌基聚酯复合涂层”;2)突起路标采用防除雪型;3)结构物上防眩设施采用防眩网;4)标线材料采用全天候雨夜反光标线。

4.3.2土石方综合利用——实践“零弃少借”

(1)起点平原微丘区段总体缺方,主要措施:以缓边坡、弱防护为设计原则增加挖方;开挖灰岩边坡,加工碎石用于路面基层、底基层;结合挖方边坡设置取土场,降低防护高度,减少征地;利用引江济淮工程弃方。

(2)合安扩建段:全线总体借方,采用取土坑就近取土。

(3)桐城枢纽至大沙河段及安庆支线段平原为主,总体为借方,主要措施:结合岗地削坡复垦、互通及服务区综合设计实现填挖平衡。

(4)大沙河至终点段山岭重丘区以挖方为主,考虑运输条件较差,就地利用消化弃渣。主要措施:高边坡段落根据地勘资料调整边坡坡率,减少挖方;挖方石方用于路面基层及底基层;结合汇水计算取消部分山间桥梁,消化弃方;互通及服务区灵活布设,宁填勿挖。

4.3.3隧道洞渣综合利用

隧道洞渣综合利用主要措施:隧道初支喷砼、二衬混凝土、沟槽混凝土、片石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等;路面基层及底基层水稳碎石为后续工序可100%利用;路基防护排水圬工;桥涵结构物(仅山区内)石方需求;分离式路基中间及洼地填平处理;石料加工场、临时推料场、场地整平。

4.3.4改扩建绿色升级

(1)既有老路路面铣刨料再生利用;(2)既有老路路基防护、排水沟等拆除圬工利用;3)桥涵拆除废旧料利用情况;4) 长寿命路面应用,强化结构设计与养护设施统一;5)原有安全设施通过改造、评价后重复利用。

4.3.5节能设计

采取全LED隧道节能灯具;设置隧道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推广应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隧道新型节能内饰材料应用“蓄光型发光涂料”等。

4.3.6绿色服务区

(1)能源利用:房建工程均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各小区宿舍均采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

(2)绿色服务措施: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立服务区完整数据库,APP数字终端,WIFE全线覆盖等科技系统,在节点处于景观融合设置智能语音、手机加油等便民措施等。

(3)节能措施:服务区各场所照明主要采用高效LED光源及高效灯具为主,采用合理控制方式,且建筑上多利用自然光;室外拟采用部分太阳能路灯。

(4)减排措施:房建工程各小区污水处理后零排放,处理达标后作为中水使用;雨水尽量散排及入渗,满足海绵城市要求;服务区垃圾进行合理归类后由垃圾处理站无害化处理。

4.3.7BIM技术的应用

本项目BIM技术应用于罗埠河大桥特大复杂型桥梁工程,做BIM试点工程,推广应用。

5.结语

上海至武汉高速公路无为至岳西段作为交通部绿色公路示范工程,也是安徽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在全面践行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基础上,以“质量优良、安全耐久、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为建设目标,在绿色公路理念引领总体设计方面,桥梁工业化建造、装配式涵洞通道的大力推广方面,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石方综合利用手段方面,以及合安改扩建段实施绿色升级等方面均进行了成功实践,对后续类似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