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彩虹路1008号 电话:0551-65371600
信箱:acdi@acdi.ah.cn 企业邮箱登录 传真:0551-65371500 邮编:230088
版权所有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1550号 本站支持IPV6访问
经典项目—S10扬州至淮南高速公路滁州段
一、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S10扬州至淮南高速公路滁州段的建设是进一步完善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明光市、凤阳县和定远县高速公路网络布局,提升区域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需要。通过本项目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密省际通道,沟通沿线重要乡镇和旅游景区,对促进滁州市东西向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对外联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起点位于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赵大郢北侧与S22滁天高速交叉,并设置半塔枢纽,路线自东向西布设,终点位于滁州市与淮南市市界高塘湖上顺接S10扬州至淮南高速公路淮南段。
路线全长约141.838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二、技术特点及创新点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加强生态保护,注重自然和谐;着眼周期成本,建养并重;实施创新驱动、实现科学高效;完善标准规范,推动示范引领等多方面提升项目品质,打造安全耐久、资源节约、低碳生态、人文和谐的绿色公路。
1、省际重要出口公路,沿线镇镇通高速
项目作为安徽省联通江苏省的重要省际出口公路及皖东地区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互通设置确保沿线乡镇15分钟上高速。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全线设置互通立交9处,其中枢纽互通4处,服务型互通5处。
2、平原区路基填料匮乏,多手段节约用土措施
本项目区域地貌单元属沿江丘陵平原及江淮波状平原,沿线所经的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日益珍贵,可取填料较匮乏。
(1)“开源”,多渠道借土方:利用岗坡地集中取土,互通内环进行场地改造取土,利用弃渣场挖方填筑等。
(2)“节流”,多渠道借土方:满足水位要求,尽量降低路堤高度;加强对填土路堤、桥梁等形式比选,确保方案最优;局部填方段设置挡墙进行收坡,降低填方总量,减少基本农田占用。有效减少借方,节约土源。
(3)优质挖方石渣及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结合总体土石方量及各段岩体性质,对优质隧道洞渣进行自加工利用,全线利用约40万方;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建立贯穿建设过程的生产线,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施工业化建造,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
(1)路基小型构件预制化
桥头满铺及浸水护坡均采用六棱形混凝土预制块铺砌,路堤边沟采用混凝土预制边沟,拱形护坡采用预制拱形骨架;小型构件集中预制方便快捷,质量易控制,整体效果好。
(2)推进标准化、工业化、装配式桥梁建设
桥涵设计遵循“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原则,体现“节约型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全线采用密肋式T梁、组合箱梁等标准梁型,预制装配式桥梁占比达96%。
(3)推广钢结构桥梁应用,实现快速、高效拼装施工
跨越高速公路、国道的大跨度桥梁,优先选用我公司自主研发的窄幅钢箱梁等钢结构桥梁,实现快速、高效拼装施工,最大限度减少本项目施工对被交道路影响。
(4)隧道内轮廓采用标准化断面
衬砌台车、隧道排水沟、电缆沟盖板等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
4、云外业工作平台全面应用
(1)任务支持多个路线走向切换显示,根据方案调整进行更新;
(2)离线定位、离线加载地形图和卫星地图,方便快速查找工点;
(3)动态叠加总体图、调整后的线位等数据,满足个性化需求;
(4)实现外业数据可视化,实现了外业数据的实时共享、随时查看,可自动汇总、生成调查表,打印。
5、推广供配电节能技术
推广应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通过服务区设置太阳能离网发电技术、外场监控设备采用“交流远程供电”技术、选用节能环保的供配电系统设备等手段,可在降低系统电力损耗的同时,大量节约铜(铝)资源的使用。房屋建筑上多利用自然光;室外拟采用部分太阳能路灯。房建工程各小区宿舍均采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
6、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全方位环保方案研究设计
来安县塔山附近,生态保护红线连片分布,本项目不可避免的穿越,为减少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采用隧道形式穿越。
凤阳县高塘湖处,生态保护红线呈南北条带状分布,本项目不可避免的穿越,为减少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采用雨污分离排水设计,当雨量较小情况下收集污水至两侧事故应急池排出,雨量大时雨水可以通过侧排式泄水管直接排出,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