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您的位置:首页 > 经典项目 > 发展规划

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修编(2022-2035年)

1、项目背景

为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交通强省建设,进一步强化与新修编《国家公路网规划》衔接,按照省厅有关部署,我院开展了普通省道网规划修编工作。

2、规划特点

(1)注重技术创新

在发展阶段研判方面,采用回归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普通国省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分析;在确定路网规模方面,采用连通度法、国土系数法等多种算法进行规模预测;在规划效果评价方面,采用QGIS进行交通可达性分析。

(2)注重公众参与

在方案研究阶段,坚持开门问策,整理地市需求168条(线路总里程约3500公里),并赴铜陵、马鞍山、宣城等地开展现场调研;在意见征求阶段,广泛征集各地市及周边省份意见,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注重专题支撑

规划围绕研究重点,强化专题支撑。根据研究需求,开展《与长三角及中部地区普通国省道网现状和未来发展对比研究》、《与周边省份普通国省道网络布局衔接研究》、《安徽省普通国省道城市过境方案研究》、《安徽省重要港区普通国省干线连通研究》和《跨江(淮)通道研究》等5个支撑专题研究。

3、规划思路

按照“主体保留、局部优化,聚焦短板,精准供给”的思路,统筹考虑普通国道、普通省道“一张网”布局,以“优网络、强覆盖、畅联通、促升级”为重点,围绕“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城际联通水平、深化经济节点覆盖、强化交通枢纽联通、促进跨江(河)联动发展、推动交旅深度融合、完善优化网络布局”等7个方面,研究形成本轮规划修编的总体方案。

4、规划主要成果

到2035年,全面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衔接紧密、运行高效的普通国省道网络,基本实现“省际快速通达、市县高效畅通、乡镇节点全面覆盖、重要景区深度融通、交通枢纽便捷联通、江河瓶颈有效缓解,城市过境效率明显提升”。普通国省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对国土空间开发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省际互联互通更加紧密。规划新增普通省道省际出口16个,其中对接长三角方向增加8个,对接中部地区方向增加8个。普通国省道省际出口总数由137个增加到153个,其中对接长三角方向共84个,对接中部地区方向共68个,省际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高,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支撑作用明显提升。

重要节点覆盖更加广泛。全省所有乡镇、4A级及以上景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基本实现15分钟以内上普通国省道,全面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综合交通衔接更加高效。全省重要港区、高速一般互通、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全部实现10分钟以内上普通国省道,不同运输方式衔接效率有效提高。

跨江(河)布局更加完善。普通国省道跨江通道由8处增至10处;普通国省道跨淮通道由14处增至21处,平均间距由36公里减少至17公里,过江过淮通道能力明显提升,推动城市跨江、跨淮融合发展全面提速。

网络安全韧性显著增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与普通国省道“一主一备”的复合型公路通道,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实现“一主多备”“双主多备”的路网布局形态,网络可靠性、设施安全性显著提升。

QQ截图2023122716250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