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您的位置:首页 > 经典项目 > 发展规划

郎溪县建平镇盆形村村庄规划设计项目

一、项目简介

盆形村位于郎溪县建平镇西南部,因盆形山于此而得名。盆形村北接张钱,南靠十字镇,东邻万全,西毗精忠,新郎川河穿村而过。

1.png

盆形村区位图

全村行政区面积8.6平方公里,辖21个自然村及南丰街道,总户数1637户,人口4200余人。自然环境良好,农业、林业资源丰富,“黄酒八大品牌”之一古南丰徽派黄酒省级龙头企业坐落该村,拥有盆形山、永庆寺、百亩芍药花园等丰富旅游资源。为了进一步守住生态底线,优化产业格局,助力乡村振兴,盆形村作为县级试点开展了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2.png

盆形风光

二、主要内容

规划根据不同需求,以发展和诉求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村庄特色和发展导向强化村庄特色产业,丰富村庄产业链。结合村庄产业发展,强化特色定位,形成可实施的发展目标。守好底线,确保村庄可持续发展,形成刚弹结合的发展空间。盘整用地、厘清思路之后,结合产业定位,形成村庄规划方案。

1、发展定位

规划定位:醉美南丰,写意盆形

以古南丰品牌为特色,依托盆形村生态优势和永庆寺禅修文化,构筑主题特色鲜明的集“特色小镇+研学教育+田园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打造安徽省乡村振兴的郎溪样板。

3.png

发展定位

2、空间格局

构建三大板块助力全域发展,并依托盆形村现有产业和生态资源优势形成“一轴、两核、三片区”的产业空间格局。

以新郎川河、南山路为依托的东西向交通发展轴;以南丰集镇为主的综合服务中心,以东㳹中心村为主的休闲旅游集聚中心;形成高效农业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区和休闲旅游赏玩区。

 

4.png

产业结构图                       

  

5.png

土地利用规划图

 

3、用地布局优化

在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各类底线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引导,彰显村庄特色风貌,促进产业发展、保障公益事业,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别,提出针对优化措施:落实镇村布局规划确定村庄分类,对搬迁撤并村进行核减,划为村庄建设控制区;对于非撤并类村庄,及集中且符合发展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结合上位规划和政策要求进行落实和保留;对已明确用地边界的,在规划中落实具体用地边界,未明确用地类型的,采取留白的方式进行预留。

三、特色创新

1、生态引领,共建山水林田共同体

以提升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塑造地域特色为目标,对乡村的物质存留和抽象的非物质文化、情感等乡村元素进行优化设计改造。

6.png

生态建设措施

2、三产融合,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第一产业遵循生态经济化:依托合作企业种植基地,打造兼具生产价值与景观价值的农业基础层。以“基础种植+特色种植”多元化种植模式,创造循环经济效益;

第二产业实现经济生态化: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联动,带动农副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生态工业、文创产品制造;

第三产业升级、塑造品牌竞争力:深度挖掘地域特色、农业资源、带动丰富的本地元素向产品转化,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康养度假发展提供持久的驱动力。

7.png

产业发展思路导引图

3、挖掘存量用地潜能,“重点地块管控图则+用地总平面”细化引导规则

通过实地勘察+座谈访谈+不动产登记资料核查等多种方式,摸排现状各类存量建设用地,对现状使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结合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赋能,服务村民生产生活,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重点地块管控图则”,明确有建设需求的各类用地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开发强度指标要求,作为用地审批依据;对集中安置点通过“用地总平面图”的方式,细化宅基地布局、户均宅基地面积、需安置的户数等约束性要求,方便村委村民阅读使用。

8.png

重点地块管控图

           

9.png

       重点地块总平面图

四、实施成效

1、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盆形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民住宅建设用地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2024年盆形村入选为省级精品示范村。

10.png

乡村景观实施成效

2、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通过发掘盆形村资源优势,激发文化和旅游活力,形成了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盆形村相继举行“古南丰黄酒封藏大典”“芍药花节”“夏季音乐会”等文旅活动,打造特色品牌。

11.png

“农文旅”产业实施成效